庆阳市教育局门户网站
 旧版浏览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首页教育资讯政策法规信息公开在线服务教育专题招生考试教育科研教育文苑图说教育
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教育科研>>教育论坛>>正文
  

家庭教育不应缺位

2017年12月18日 10:39 《庆阳教育》编辑部 点击:[ ]

本期论坛主持:郑晓红

本期发言嘉宾:

 曹崇贵苟永刚李世栋曹咏国

杨宏杰  李新辉党耀玉徐养民  

庞东邦  张宏刚马彩萍蔺雪琴  

董培刚  邓从信唐骊华张晓文张武济

樊金鹏    刘喜荣

主持人语:

一个孩子就是一个世界,他在成长过程中会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影响。当代教育应当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结合”整体育人的系统工程,在这个系统工程中,学校、家庭、社会都担负着重要的、不可推卸的责任。在当前的教育实践中,我们深感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不能互相配合的现状比较严重,因此出现了学校教育孤立、家庭教育随意、社会教育无力的局面。这种局面,深深困扰着教师这个群体。

环县某中学的一位中年女教师在QQ上对我倾诉苦恼:“郑老师,我觉得,在目前的教育体制大背景下,教师是一个非常尴尬的角色,承担着‘教师与家长’双重身份,并在这两种角色中晕头转向,现在,我是一个不成功的老师,也是一名不成功的母亲!我常常处于理智与情感的纠结中:是让儿子不断重复机械训练,以便在应试教育中胜出从而获得该有的自信;还是任其自由发展,拥有一个健康快乐却普普通通的人生?……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拉锯战中,学校教育总是被大家指责和问罪,这让教师的角色压力更大,心中更委屈。我想,当家长们对学校教育寄予过高期望时,有没有想过,家庭教育在孩子身上产生了多大影响?”

我想,这位女老师的困惑,是所有教师、所有家长的共同困惑。因而,《庆阳教育》编辑部特别组织了本次话题讨论,吐胸中块垒,解心中困扰。

发言嘉宾:王平(庆阳第五中学)

调查显示,很多孩子的问题都有家庭的背景,孩子的问题其实就是家长的问题。家长要么将孩子交给学校,推给老师,借口自己很忙,照顾不上,平时很少关心孩子的需求,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情感需要,亲子联系主要集中在有没有钱了?忽视孩子成长和受教育的过程。亲子对话重点在于学生的成绩,当成绩较好时艳阳高照,春和景明,当成绩不理想时便电闪雷鸣,风雨大作,这是典型的平时不管不问完事找后帐型;另外一种就是全程陪护过分溺爱型,孩子的吃喝拉撒睡,事无巨细,全都包干代管,孩子失去动手的机会,无法锻炼相应的能力,孩子除了学习还是学习,他们除了应试,身无长物,这是家庭和社会的悲哀,更是孩子的悲哀。

家庭教育承担着孩子社会化的第一步,家庭教育成功,孩子社会化顺利,反之,会走很多弯路,甚至是歧路。如果将人生比作马拉松长跑的话,家庭教育承担着前期培训孩子了解比赛规程,遵守比赛要求,熟悉比赛场地,掌握比赛路况等重任,它为孩子人生的马拉松长跑进行赛前的准备。遗憾的是,现在的家庭教育过多地注重培养孩子的奔跑能力,缺少对孩子路线规划的引领,较少关注孩子体质状况、天赋爱好,更遑论比赛规则的要求,家庭教育一味地跟风贪多,强迫孩子这个培训班下课,便急急忙忙向那个考级奔跑,全然不顾孩子的感受,一股脑儿将自己没有实现的所谓梦想打包发给孩子,有些父母甚至辞去工作,专心陪读,长此以往,孩子压力大,自己过的辛苦,这是双输。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无可厚非,但首先要看看自己孩子的禀赋,唯有认真研究孩子的特长、个性,才能很好地帮助孩子,揠苗助长,教训惨痛。如果一味地训练孩子的奔跑能力,全然不去研究路线和比赛规则,姑且不论你孩子的奔跑能力怎样,但方向错误,你的奔跑能力越强,你将离终点越远。

发言嘉宾:曹崇贵(合水县何家畔九年制学校)

由于工作的原因,我总喜欢和同事、学生家长、亲朋好友聊一些教育的话题,大家最关心的问题是孩子的学习,交谈中他们常常叹息:现在的孩子不爱学习、也不会学习。是什么原因让我们的孩子不爱学习、也不会学习呢?下面是三个孩子在日记里流露的心声,值得我们深思。

(一)

我的爸爸妈妈是做生意的,天南海北的总是很忙,妈妈常说,我是山上的一棵松,应该自由地吸收阳光和水分。可爸妈过多的放纵,使我的学习成绩如崩盘的股市飞流直下。如今我对学习越来越觉得乏味无趣,看着同伴你追我赶的学习劲头,我对自己的未来感到很迷茫……

(二)

在家里学习的时候,我只要稍一走神,妈妈就像有千里眼似的,即使背对着我也能发现:“你要考不上大学就只能……”这句话就像套在我头上的紧箍咒,让我对学习产生了恐惧和厌倦……

(三)

低年级的时候,爸妈对我的学习很少过问。有时候因为粗心马虎,导致考试成绩不理想,爸爸总是安慰我:不要难过,只要改正缺点就可以了。那时候我是班上的中等学生,可升入高年级以后我就发现自己跟不上了:课堂上难以集中精力,回家做完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就不知道干什么了。爸妈很着急但就是没有办法。

读完这三篇日记你可能会有所感触:本是同一起跑线上的学生,为什么学习水平和能力会参差不齐呢?孩子为什么逐渐厌烦学习呢?细细想来,这里面隐藏着家庭教育的问题:1、不重视过程性教育;2、不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3、不懂得教育规律。

种种问题,解决的方法只有一个:家长要用全新的教子理念丰富自己,用科学的教子方法武装自己,用批判的眼光反思自己,家教这片土地上必然会绽放朵朵鲜花。

发言嘉宾:苟永刚(西峰区教研室)

关于家庭教育,很赞赏杨东平教授的观点,同时还想说,家庭教育不是授之以术,而是塑之以魂。当下各类补习班、特长班遍地开花,每逢周末,都能在街上遇到参加英语补习、美术培训、舞蹈培训、钢琴训练的学生,他们在学校度过了紧张的周一到周五,又步入了繁忙的周六和周七,幼小的肩膀扛着画夹、背着书包,或带着乐谱,拎着吉他,进入到一个封闭的绝非自主选择的世界。这种术的教育,其功利性指向不言自明。

李双江的儿子李天一4岁学习钢琴, 8岁学习书法,10岁加入中国少年冰球队。连续两届荣获全国希望杯青少年儿童钢琴比赛二等奖、中国作品演奏奖。全国少儿钢琴比赛金奖,第八届北京钢琴艺术节优秀演奏奖。连续三届荣获爱我中华全国青少年书法大赛铜、银、金奖。并入选2009激情奥运爱我中华青少年书画双年展。2009年入选为最年少的海淀区书法协会会员。其术不可谓不精,可最终落个身险囹圄的结局,娇其幼,纵其傲,果之因也。

带孩子关注自然,陶冶心智吧,真正的家庭教育,应该让纯净的心灵呼吸自由的空气。带他们倾听花开的声音,虫鸣的声音,落叶的声音、飘雪的声音;或者,带孩子走向社会,看楼房是怎样在建筑师傅的汗水中拔节,街道是怎样在清洁工人的扫帚下明净,油菜花的灿烂金色由谁的手指挥洒,山岗上白云般的羊群后面有多少牧羊人的艰辛……当你,或我,当家长在不经意的侃谈中,让孩子体会到了自然的美丽和劳动的美好,善的种子会深深扎根,这才是最深的、关乎到他一生成长的根!

发言嘉宾:李世栋(庆城县退休教师)

我认为,作为教师,就应该像杨东平教授说的那样:要把家庭的文化氛围传递到下一代

我们这一家人都比较喜欢读书看报写点小文章,所以孙女上学时就养成了爱读课外书籍的良好习惯,到高中阶段,中外名著读得不少,有了一定的写作基础,但提起写文章,就是懒得动笔。因为我儿媳是县广播电台的记者,每逢假期,就带上女儿外出采访,出题目教她写文章,再经过反复修改发往报社,开始她还有点不大情愿。针对这种情况,我就趁热打铁,拿出工资设立了“家庭写作奖励基金”,按文章级别发给奖金,这就充分调动了孙女的写作积极性,从高三到上大学四年,已经有20多篇散文、小小说和通讯见诸报端,还有一篇通讯获得了国家级二等奖。现在她已经从“要我写”变为“我要写”了。这样一来,也为她成才就业奠定了基础,虽然大学还没有毕业,最近已经通过考试,被一家市级报社录用为记者了。这正像杨东平教授说的那样:因为好的书籍会奠定孩子的精神底色,那些基础价值观将影响孩子终生。

发言嘉宾:曹咏国(正宁县第三中学)

前不久,从西安陪家人看病回家。下午五点左右,途经陕西彬县义门镇幼儿园门口。占道障碍较多,车速也慢。一个场景引起了我的注意:到下午放学时间,前来接幼儿的家长起码有二百多人,整整齐齐地排成六路纵队,秩序井然地面向门内站立等候。和我同车的好几位乘客不约而同的都发出了赞叹:家长如此自觉遵守公共秩序,让孩子从认知世界开始,从幼儿园开始,就通过家长的日常举止,耳濡目染,知道遵循秩序是基本的生活规则,视循规为习惯,这对于孩子的成长是多么有意义的教育啊!可能是我的这趟西安之行,排队拥挤的体验太多的缘故吧,总抱怨,国人素质可圈可点之处太多,遵守公德规范自觉性太差。但仔细深思,我们的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是不是也有不可推却的缺席之责。特别是担负启蒙教育任务的家长和家庭亟需唤醒和启动了!

发言嘉宾:杨宏杰(庆阳第五中学)

看过一篇报道,某市一家三口到某饭店消费,6岁儿子执意要带走饭店一串气球,随后服务员上前劝阻,却引起了孩子父亲的阻拦和谩骂,孩子母亲竟然拿出一万元要买下气球。最终,在警察的调解下,餐厅免去了这一家三口的餐费后才把他们送走。

读罢,不免让人不安。为这对父母财大气粗、蛮狠无理,更为畸形的家庭教育。在这对父母的眼里我有的是钱,只要孩子喜欢给什么都行!更重要的是不能在孩子面前显得自己无能,更不能在众人的面前丢了面子。如果说一个六岁的孩子年幼无知,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想要得到情有可原,那么对父母来说怎能为了个人私利置社会公德与不顾?殊不知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很大程度上受父母的影响?如此这般,便会在孩子的心目中留下钱能买来一切,钱能摆平一切,“金钱万能的罪恶种子。那么这样的孩子在今后的求学过程中老师该如何教育他?在他未来的日子如何适应社会?

且不说李天一案件留给人们沉重的思考,在我们身边每天都发生这样的事情。学生上学迟到,家长撒谎孩子有病了;孩子在校园玩耍摔伤了,家长对学校无休止的纠缠……

做父母的没有不爱孩子的,尤其如今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很多年轻的父母把对孩子的爱变成了要什么给什么。殊不知这样溺爱会让孩子今后根本不知道为人着想,不会将心比心,不会站在他人角度考虑问题,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自私又自利。一味满足孩子无理要求,就会在骨子里形成自己就是老大的思想,长大后不懂得让步,不懂宽容,更受不了委屈,性格骄横目中无人,行为乖张专横。这样的家庭教育不仅毁了孩子,更会给社会带来危害。

我们都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完整的教育包括了社会、学校和家庭教育。孩子很多思想和行为都是受家庭潜移默化,一旦形成便很难改变,因此家庭教育尤为重要。孩子不仅是父母的,也是社会的。但愿更多的人能对孩子的爱能理智些,爱孩子切莫忽视家庭教育!

发言嘉宾:李新辉(宁县新庄初级中学)

对于孩子还小的年轻父母教师们,该怎样处理家长与教师这两种角色呢?其实他们看似一对矛盾体,但又是相辅相成的。虽然相对于其他职业的家长,我们对于自己孩子的教育可能输在了时间上,但绝对能赢在方法上。因为在平时工作中,我们学到的很多的教育方法同样受益于我们自己的孩子,而从我们自己孩子的身上能更加体会到每一个生命的可爱,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天使,那么反过来我们对学生可能会多一份关爱和宽容。我希望我的孩子以及每一个孩子在学校和家庭教育中能得到健康、全面、长远的发展,他们能在家庭和学校收获表达、勇气、谦虚、倾听、习惯和自信。

发言嘉宾:党耀玉(宁县早胜学区)

提起家庭教育,我觉着这是个沉重的话题。

我有个初中同学是做建筑工程的经理。他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在读初一,小儿子在读四年级。相比之下,大儿子没有小儿子聪明。我曾对他半开玩笑的说:“经理啊,那没有啥,有个儿子来继承老子的衣钵不是很好吗?”但他却一本正经的说:“谁愿自己的儿子‘打砖’?他大伯二伯都教书,我觉着儿子应该向他们的两个伯伯学着看齐才对!”我一脸愕然。

一句话,中国人的父母大多都希望孩子按自己的愿望成长。而且大多默认孩子经历“学习——大学——国家单位就业”这样的成长历程是最好的归宿。

最近热播了一部电视剧《幸福在哪里》(由知名制片人张维担任独立制片,著名导演张多福执导,知名编剧李青打造剧本),我一直坚持关注、观看了它。看后感触颇多。其中对于主人公“向远”的人生理想追求——做厨师,和“向父”的教子观念——考大学,这对矛盾很是上心。但是有一点,“向父”在教育孩子时,他和“向远”是可以平等对话的,向远可以把他的想法对父亲面对面的开诚布公。尽管父亲反对,但并不“大打出手”,多半是倾听,是平等对话,基本遵守“君子动口不动手”的原则。其中有几句对话:“向父”:“教师的子女怎么可以去做厨子呢?”“向远”:“爸,不是厨子,是厨师。教‘师’,厨‘师’,都是‘师’!”但是最后,“向远”“做厨师”还是做出了名堂——像他的姥爷一样,成为了人尊人敬的一代“名厨”。“向父”也打心底里默许了孩子多年持之以恒的追求是对的。

人生的幸福在到底哪里?什么是成功的家庭教育?我想通过上面的事例说明我的观点。那就是:人生的幸福就是一辈子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成功的家庭教育应该是:父母只能做孩子的良师益友,家庭教育的关键是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灵和体魄。至于孩子的将来,做什么职业都是不重要。只要是孩子喜欢做的就好。因为喜欢了就可能不断地创造出成就。

当然,说这句话很简单,要去实践不容易啊,尤其是我们做教师的!但是,社会进步,我想我们的人生价值取向也得“进步”,教育子女的理念也得“进步”啊!

发言嘉宾:徐养民(正宁县第三中学)

前几天,我外出听课时遇到了在该校上初中的亲戚孩子,交谈中,他的一句话刺痛了我的心,在学校,老师总是埋怨我学习上原地踏步,成绩提高慢;在家里,父母也总是说,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每次考试都在进步,你何时才能优秀一回呀!其实,我已经十分努力了。”

作为父母和老师期望孩子进步,优秀,我们无可厚非,但长此以往的这样“施压”,其结果往往是适得其反。教育是慢得艺术,等待的艺术,作为父母和老师切忌急功近利,我们要尊重教育规律,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多了解孩子的想法,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善于捕捉,善于等待,让孩子充分沐浴成长雨露,感受成长的快乐。同时,我们还要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成长比成绩重要,成人比成才重要。

在漫长的成长过程中,每个孩子都有其身心发展规律,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发展特点。意大利教育家蒙特梭利说过:每个人的成长都有一个程序,他在某个年龄特征阶段该领悟什么样的问题,其实是固定的,你没办法强求,人为的加以干涉只会毁了他。”教育的使命和价值,就是最大限度地开发孩子的创造性潜能,而创造性潜能开发的过程实质就是孩子健康成长的过程。

既然孩子的成长有其发展规律,作为父母或老师,我们要做的不是拔苗助长,而是遵照孩子的成长规律去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根据孩子的实际水平,选择最佳的教育模式,引导孩子思维发散耐心等待,让孩子健康地成长。

发言嘉宾:黄俊(华池县柔远初中)

提起家庭教育这个话题,我想说几句。

只要是家长,对孩子的期望都是很高的,最低标准也希望孩子比家长有出息。我也不例外,所以,我的心思和精力除了应对工作,几乎都放在了孩子的身上。两孩子没有上大学前,我的周末、假期几乎都陪在孩子身边。周末,我待在家中,陪孩子读书学习,下棋,看电视。假期,带孩子回老家,早晨,催他们起床看看书,做假期作业。剩余的时间,孩子们跟着爷爷去山里放羊,或跟其他孩子玩,我则跟家里人一起下地干活。一个假期,就这样不知不觉结束了。我虽然也期望孩子有出息,但我更希望孩子在快乐中健康成长,我没有强迫孩子周末假期去上什么兴趣班、补习过任何一门功课。

两个孩子,高考结束,我不管考试结果如何,都让他们去工地打工。记得,大儿子高考成绩出来了,高出一本线50分,北京科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来了,妻子心疼儿子,劝我让儿子回家,我还是坚持让他干够了两个月的活。小儿子,高考成绩不理想,我也让他干两个月,从没干过重活的他,两只手掌全是血泡,血泡磨破了,连吃饭握着筷子都疼痛难忍,妻子说让孩子在家休息几天,我不答应。就连工头也不忍心直接跟我说,让孩子休息几天,工钱照给,我也没答应。因为,我既想让孩子成才有出息,也希望孩子生活的健康快乐!更要让他们知道生活是有酸甜苦辣和磨难与挫折的。

两个儿子上大学时拿的手机都是自己挣的工钱买的。或许正是两孩子有了上大学前的这段经历,上大学期间,他们都很节俭,除了生活费,从不张口要一分钱。

所以,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很重要,但教育的方法方式更重要——家长做孩子的榜样,对孩子爱而不溺,让他吃点苦头。家教其实就这么简单。

发言嘉宾:庞东邦(华池县第一中学)

也算是一则“旧闻“了吧,2014217日《金陵晚报》载:今年26岁的朱小姐于20138月结婚,由于父母从小溺爱,她坚持要求跟自己的父母同住,每天早晨起来,都要妈妈亲自帮她穿袜子。

这又是一个“中国式溺爱”的典型案例。

这类现象,其实并不鲜见,没必要在这里一一举例了。“中国式溺爱”,名曰爱之,实则害之,本质上它是一种包办、迁就和纵惯,它让孩子失去了自理意识、担当精神和生存能力。这样,让孩子已经输掉了现在,更不敢奢望赢得未来。对之,当家长的不能不注意。

其实,家长们都应该学学生活在大西洋岸边悬崖上的岩鹰。它们等自己的雏儿长到了能飞翔的年龄,就会用锐利的喙把雏儿从温暖的巢穴中赶出去,雏鹰中有的葬身大洋,有的幸存下来。幸存的雏鹰只好自己再找巢穴,开始独立面对一切。这就是岩鹰的教子方式和成长轨迹。这就是岩鹰能成为岩鹰的原因。

对教育后代,岩鹰苛刻得近乎冷血,然而,它们无疑是智慧的。作为家长,恐怕还得学学岩鹰,当然肯定不能像岩鹰那样过于残酷。

发言嘉宾:张宏刚(庆阳市教育局干部)

记得我上小学时会满沟满洼的疯玩到好晚才回家,会在周三下午和周日的休息时间和小伙伴儿们尽情的玩游戏:滚铁环、跳皮筋、打烟盒、过家家、丢沙包。上初中时可以去春游,可以到野外放风筝,还可以参加劳动技能课,去林场植树,去菜地摘菜。中专时我也还有大把的时间在校园的林荫小道和朋友聊天读书,一起为席慕容感伤,一起为金庸疯狂。

前一段时间听同事说她的孩子上初一,在重点学校重点班,每天做作业到晚上十二点,好不容易十一长假还发了有十多份练习卷,我真心疼啊,孩子们盼星星盼月亮的休息日就这样无条件的割让了。前几日我的学生发短信说他们抓的可紧了,高中一点儿空闲时间都没有,很多时候都在凌晨一点以后休息,严重睡眠不足。另一个当年上了普通高中的学生告诉我他现在每天都打一场篮球,真过瘾!我真为这位考入普通高中的孩子高兴,窃喜自己当时没逼着他多做几套卷子,少考了几分,只能上普通高中,本就是普通人嘛,非要搞出那么多名堂自己累自己,瞧现在他过得多快乐!

一个小孩,在家里串珠子,珠子很小,孩子的手也小,总是不能熟练的把珠子串起来,不小心把珠子撒了一地,这时候爸爸走了过来,看见了满地的珠子,“啪”一个耳光,你怎么这么笨呢?就这一耳光,扼杀了一个孩子的创造力,也许一个天才,一个诺贝尔奖就这样扼杀了,你没看那个孩子在那里那么使劲的在串珠子,他没有努力吗?他没有用心吗?不是的,他是那么的认真,那么的用心,这个时候,他需要最多的是鼓励….  

所以,还是多给孩子们一些鼓励吧,哪怕最轻微的一丝微笑或者是一个善意的目光,因为我们往往在期待明天灿烂阳光的时候,连今天熹微的光亮也错过了,我希望我们的孩子们在花木掩映,荷塘清浅,亭榭倒映的校园里去感受生活的美好,去塑造完美的道德,去拥有一个完整的人生。同样,回到家里,也不是感受到压抑、责难与负担,而是会享受到父母们当初孩子尚在襁褓中时那样温暖与慈爱的目光,我想,这样的孩子会是天下最幸福的孩子。

一位记者在和东南大学的一位校长交谈的时候,记者问这位学者平时是怎么教育女儿的,这位校长就说了,我告诉我的女儿,学问并不重要,不管什么时候都要成为一个受人欢迎的人。

“不管什么时候都要成为一个受人欢迎的人”。说的多好呀!这位校长应该成为所有爸爸妈妈们的榜样!    

发言嘉宾:马彩萍(华池第二中学)

可以这么说,现在农村虽然文盲少了,家长们多多少少都是受过教育的。可是家庭教育仍然存在着严重的缺失。有好多家长以为给孩子吃好穿好,提供了物质上的支持就够了。其实,孩子更需要的应该是精神上的引导和支持。

有个小男孩家里只有爷爷奶奶,祖孙三人靠捡破烂维持生计,但这个孩子不但聪明而且非常阳光,一点都看不出是个缺少父母之爱的孩子。是他的爷爷在孩子心理洒满了阳光,培养了他良好的习惯。而另一个男孩也很聪明,而且父母俱在,却经常不交作业,贪玩,拖拉,字写得非常潦草,学习成绩一塌糊涂。原来这个孩子上了五年学被转学四次,跟着打工的父亲上学,父亲到哪儿,就把孩子转到哪儿,孩子的教育环境经常变化,学习环境失去了连贯性,成绩越来越差。而做父亲却只是给孩子买最好的衣服和学习用品,平时不管孩子,每次考试后就打孩子,打得孩子见到他就躲,但是学习还是老样子。

所以,做家长的不但要关心孩子的成绩,更要关心孩子的心理,要及时跟孩子交流,平等地对待孩子,遇到问题应该引导疏通,而不是简单粗暴地棍棒相加。

家庭教育如果能做到给孩子一个阳光的心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那么这个孩子一定会健康地长大。

发言嘉宾:蔺雪琴(正宁县榆林子初中)

我认为家庭教育重要的是身教大于言传。记得一个周末的早晨,天将明未明,毫无睡意的我像往常一样开灯看书。或许是台灯的亮光影响了四岁多孩子的睡眠,他醒来后一直跟我说这说那,刚开始我还一边看书一边听他说话,后来,我很认真地告诉他:“妈妈在忙,有什么话等我看完书再说。”原本以为他会哭闹,不曾料想,他竟然说:“我也想看书,你给我取一本我的书。”我递给他一本绘本故事,他煞有介事地翻起来。柔和的灯光照在他认真专注的小脸上,我不禁感慨颇多。

我想,在孩子人生最初的时间段里父母陪伴他们的时日最长,对其影响也最为深远。究竟什么是良好的家庭教育?为人父母,不是你告诉他诸多道理,用更多“不要”、“不行”、“不允许”去限制他,而是自己坚持做对的事情,用自我言行直观地去影响孩子,给尚在幼年的他们一个可供模拟、可以效仿的正确的范例,如此一来,我们的家庭教育或许就成功了一半。

   

发言嘉宾:任毅(镇原县孟坝大寨小学)

我非常重视家庭教育,一直苦苦寻觅教育孩子的良策。我孤灯深夜苦读孩子教育书籍,给孩子订购了昂贵的早教教材,强迫儿子读《弟子规》、《三字经》和《唐诗》。这些做法的效果如何?暂无定论。在教育孩子过程中,我认为家庭教育需要智慧义方。智慧义方哪里来?一是要学习。父母不仅要学习教育名著,而且要学习身边优秀父母的做法。学习后,思考内化,践行反思,总结出自己的教育方法。我读了一百多年前农民教育家王凤仪的《诚明录》的《家庭六步教育》,明白了父母要引导孩子,教育孩子是讲究艺术的。再看看身边一些优秀的孩子,家长也没有特意强迫孩子学习。二是要做榜样示范。品行不端的父母很难教育出优秀的孩子。我身边有一位家长常常打儿子,儿子也不怕他。一次,我和他谈话,我说:“你犯错误,你爸打你,你为啥不改?”他脱口而出“我爸的行为把我影响坏了。”父母立身行道,积德行善,尊亲敬长,爱护兄弟姐妹,和睦邻里。善言善行,无欲无私,淡泊名利,孩子自然会健康成长。

父母教育方法无知,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心态焦虑,行为盲目跟风,都是不科学的。

发言嘉宾:董培刚(华池县第二中学)

家庭教育,我感觉最大的误区就是学前的幼儿教育。好多家长受传统观念影响,觉得孩子受教育应该是上了小学以后的事了,如果过早对孩子实施教育,使孩子过于受累和疲惫,后面就没有多少潜力和兴趣了。以前,我也觉得孩子的教育不应该过早,但在读了《卡尔威特的教育》和《哈佛女孩刘亦婷》这两本书后,我才知道孩子的潜能最佳开发期在7岁之前;才明白孩子的潜能开发犹如我们身体的锻炼,肌肉越炼越发达;也才悔恨自己孩子已经错过最佳受教育的年龄。《卡尔威特的教育》一书,用实证法阐明了早期家庭教育对于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并指出:即使再平凡的人,只要早期家庭教育得法,也一定会成为不平凡的人。它完备而详尽的记录了卡尔威特从一个智障的婴儿成长为14岁哲学博士的真实事情。《哈佛女孩刘亦婷》这本书正是因为刘亦婷的妈妈在怀胎十月时,缘于得到了《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书,实施了正确的教育,才使刘亦婷1996年高中毕业时,同时收到了世界四所名牌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最后选择了哈佛大学。现代科学家研究表明,儿童潜能开发最佳时期也是23岁,这与几百年前卡尔威特的观点不谋而合。我们这个地区很少出非凡的人才,是不是与家庭的早期教育空白和幼儿教育的不重视息息相关呢?

发言嘉宾:邓从信(正宁三中)

家长教育孩子应该要有垂钓者的素养,要沉得住气,不可心烦气躁、急功近利。否则,鱼儿也会惊慌失措,即使看到那好的诱饵也会逃之夭夭,而实际上鱼儿更多的时候就无心看到,那么“诱饵”上的工就白下了。教育,说白了,就是“诱”的艺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的培养,实在是一件任重道远的事情。捷径,也往往含有路不畅、路不长的意思。

家庭教育孩子也要有盖高楼大厦的阔大眼光,万丈高楼平地起,这已成为不争之论,基础的牢固固然重要,可更要重视根基的阔大,唯其如此,才有可能追求后来的高度;如若只以课业成绩,“主课”成绩的扎实作根基,将来楼房的高度是很有限的,再高,就有坍塌的危险。事实上,我们大人最重要的是提早给孩子以广度宽度,将来的高度那往往是孩子们自己的事情,这是我们家长或是大人无法直接给予的。

“和风化雨,润物无声。”无声自然地影响往往胜过喋喋不休的说教,我们大人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模仿的样板,我们不能给孩子一个完美的世界,可我们有能力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的家庭环境。钱钟书曾说“孩子将来怎么样,全靠我们大人给他们一个怎样的世界”,而家庭,真是孩子们眼里第一个真正的世界。

发言嘉宾:唐骊华(庆阳长庆小学)

记得几年前曾教过的学生王某,小小年纪,不爱学习,就喜欢打架斗殴、惹事生非,而且总是“主动出击”他人,打你一拳踢他一脚,下手又重又狠,看着别人哭就哈哈大笑,整天把班上搅得“鸡犬不宁”,女生躲他,男生怕他,带课老师们提到他莫不头痛。不管大家软硬兼施,用尽什么方法感化和教育他,收效甚微。每次他来到办公室,丝毫没有不安的神情,斜着身子歪歪站着,咬着牙脸向上望着天花板,记录着与年龄不相符的油皮粗野和满不在乎的特征,“纵然你有千条妙计,我总有万千主张”,下次“涛声依旧”。

这么小的孩子怎么会变成这样呢?家长不知是怎么管教的?有次,班主任实在无招可施,只能请来家长协助解决孩子的问题,以往来的家长是他爸爸,只会二话不说,回去给他一顿“暴打”,让孩子与老师们的关系相当对立。这次恰逢他妈妈休假就被请到学校。当班主任坦陈布公地向她详细说明孩子在校的种种恶劣行为时,她妈妈大声地喊道:“这孩子从小手就贱,爱出手打人,为此我教育过他好多次,他就是不听话,死不悔改。每次他惹祸回来,我给他说他不听,气得我拿小刀在他手臂上划,就是让他再不敢干坏事了,以前他还求饶,现在不顶事,我也没办法。”他母亲的一番话,让我们一旁倾听的人大为震惊,终于明白孩子具有暴力倾向的缘由,当家长面对孩子犯错时,从来不曾想过用耐心教育、道理说服的方式,而是一味图省事用简单粗暴的伤害孩子身体的方式妄图起到教育的作用,导致孩子的畸形人格形成,表现出性格粗暴、举止野蛮,无法与周围的人和睦相处,暴力成为他与别人沟通交流及解决问题的唯一方式,他的未来让人堪忧。

发言嘉宾:张晓文(正宁县山河小学)

我家现在小住的院子里有几棵长的郁郁葱葱的松柏树,常有麻雀嬉戏于松柏之间,美丽!祥和!清早我扫地时,发现床头桌子底下有两截柏树的新枝,便急急地追问女儿:“是你摘了柏树的嫩芽?”“啥呀?”女儿一脸迷惘。捡起来递到她眼前,正欲开口询问,女儿淡淡地一句:“噢,那是我们同学下午在院子里玩的时候摘的,我可没那个习惯!”原来是这样!我松了口气,没再说话,但女儿那句“我没那习惯”让我心里暖暖的。

是啊!孩子的习惯最重要,而孩子良好的习惯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教育基础上的。但愿我们每个父母,在抱怨自己孩子习惯不好的同时,能认真思考自己在这方面努力了多少,能认识到自己的表率作用发挥了多少!

发言嘉宾:张武济(华池县教育局教育股)

我认为,培养孩子的品质绝对要比成才更为关键,宁可忠厚老实一辈子,决不可大奸大邪一小生。在家庭教育中,身教胜过言教。父母亲整天在外面灯红酒绿,赌场下,酒场上,你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孩子心里一定是不服气的,为什么你能那样,而我却不可以?我的孩子一次就问我,为什么你可以在网上下棋,而我就不能玩游戏?当时我很吃惊,无言以对。所以,父母要做孩子的表率,带头学习,认真工作,潜移默化,自然而然,孩子的学习和社交等各个方面都会随之而变,都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发言嘉宾:樊金鹏(镇原县三岔中学)

家庭教育是现代社会绕不开的一个话题,热门,沉重。

三年前,冉老师调整岗位到门房工作。常常感叹自己一辈子从社请教师到公办教师的艰辛,但更纠结儿子无奈上了所职校,毕业后四处找工作,飘泊不定而自愧不如,低人一头。

今年,他笑开了花。“没想到啊!没想到,刚过完年,我儿子一到公司董事长就把山东分公司交给了,我儿子成经理啦!”

此刻,我告诉家长,冉老师始终没有把儿子当成经理“打造”,儿子没有参加过培训班,上过名校。父亲最大的希望是儿子不再面朝黄土背朝天。

教育孩子的方法很多,但“负面清单”必须清楚:虎妈、狼爸没有笑到最后就不值得推崇,况且你还没成呢。教育是为了灵魂的愉悦,不是为了滚在钱堆里,躺在权柄上。所以,一个人生活观和幸福观通达、透彻,就不会为名校苦恼,为起跑线透支;削平你的五指看看。固然没有人自愿这样做,这样问也滑稽可笑。既然五指不能削平,就要承认差距和差异;不要为“没有考不高的分数”这样的商业名言所困扰,这种名言就像算卦先生的说辞,他们表面是帮你教育孩子,其实图的只是利益,更不懂得教育的真谛。

家长,其实你不必这样。知道了家庭教育的“负面清单”,就明白了“什么是成功的家庭教育”。用李镇西在《名师是“打造”出来的吗》的话说就是:所有人才的成长都是一个自然而然、自由自在的过程。“自然”说的是给人才成长以宽松的生态环境;“自由”说的是尊重每一个人的个性, 让他们的灵魂得以舒展飘逸。一切刻意的(非自然)、规范的(不自由) 甚至“工程式”的“培养”都只会阻碍人才的成长。

家庭教育,教育孩子何尝不是这个理儿。

发言嘉宾:徐燕(正宁县山河小学)

自己的孩子就是宝,这本身没有错。但是现在许多家长硬是觉得自己的孩子就是最好的:成绩别人好一些,就怀疑别人作弊;人家长得比自己孩子高,只是认为自己孩子发育迟;人家穿好衣服吃好东西,她就让自己孩子吃得穿得更好;孩子被别人打了就像天塌一样愤怒,而若是自己孩子把别人打了就表扬孩子能干;孩子在学校里成绩不好,表现不佳就把责任推到老师这里,责怪老师教不好。孩子的所有缺点都是“个性”……这些行为使得这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世界观的形成受到错误的影响,严重的是将会贻误孩子的一生,到时追悔莫及。      

相反的,有的家长则是放任孩子,有的整天忙于自己的工作,有的因为自己文化太少,辅导不了孩子作业就不管不问,更有甚者孩子在全神贯注地玩电脑游戏,家长自己在有滋有味地打麻将、看电视。孩子成绩下降了,行为出格了,也不去分析原因,埋下了严重的危险隐患。

   

发言嘉宾:刘喜荣(镇原县新城初级中学)

成才先成人,一个人在知识上的缺陷,不至于影响他的一生,在做人方面的缺陷则会影响他一辈子。《中国教育报·家庭版》刊登了一个记者的采访,夫妻二人耗尽资财,将自己的独生女儿培养成才,正当展现在女儿面前的是一片阳光灿烂,鲜花铺地的无量前景之时,女儿却突然跳楼自杀了,原因仅仅是失恋。这位母亲对记者说:她真后悔这样培养女儿,早知这样,真不如让女儿做一个普通人。

这个报道说明了在孩子的智商教育方面是成功的,但在情商教育方面是失败的,因此,对孩子进行健康的人格教育、自信心教育和诚信教育,我认为是当前家庭教育的关键,它比学习文化知识重要的多。

家庭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教育机构,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位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是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因此,在很多时候,往往就是由于这份爱倾注的太重而失衡,而我们的家长们又不去注意,最终使孩子养成很多不良的行为习惯。

下一条:细节:文章绽放的花朵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热点文章
  主 办:庆阳市教育局 承 办:庆阳市电化教育中心    网站地图
地址:甘肃西峰 电话:0934-8680276 传真:0934-8680277 网站备案号:陇ICP备14000124号-1